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征和重大意义 ——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创造”的重大论断

思想先声 2023-08-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财贸经济 Author 姜 辉

第102期



姜辉教授

作 者:姜 辉

简 介:

姜 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征和重大意义

——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创造”的重大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把我们党百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升华为创新性结论和规律性认识,从而把我们党关于“三大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发展道路新开拓和人类文明新创造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做出新概括,深刻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里提出的“两个创造”重大论断,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走出一条人类前所未有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又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崭新形态和广阔空间,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有机统一。

1




一、 中国式现代化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

有着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和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采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就指出要“搞出中国式的更好更新的东西”,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是充分体现本国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制度属性和实际发展的现代化。

“两个创造”的重大论断,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意义。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集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切合中国实际,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的看,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制度层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规划部署,通过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得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优势、强大动员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优势等得到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超越了西方关于市场与政府、国家与社会、集中权威与民主自由、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等机械的对立两分,形成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充满改革活力等显著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为如何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而且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得以生动体现,并转化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辉煌成就,缔造了中国现代化的世界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实现现代化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无论是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是独立自主研制出“两弹一星”,无论是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还是完成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无不需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无不需要确保全国上下步调一致、集中力量、协同攻关。脱贫攻坚战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生动体现。在这场攻坚战中,充分发挥了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举国同心,合力攻坚,既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又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定点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行各业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和消费扶贫。事实充分证明,只有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才能把难题在短时期内实现有效突破。

二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现实目标。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两极分化与社会撕裂不断扩大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日。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迈出坚实步伐,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富裕、更加公平、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性、先进性和优越性的体现,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一方面充分表明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另一方面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和物的全面现代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完全不同于只是为少数资产阶级服务的、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

2

三是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秩序,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人一寸土地,通过和平谈判,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还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2018年修改的《宪法》中,成为世界上唯一这么做的国家。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它完全超越“国强必霸”逻辑和“修昔底德陷阱”对抗,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那种通过“血与火”“剑与枪”的殖民掠夺和侵略战争手段开拓的现代化新道路。

二、 中国式现代化以全新文明形态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广阔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其历史意义。”在实现现代化征程上,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接着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一是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数千年来,我国人民一直有一个强烈愿望,那就是过上小康生活,摆脱贫困。消除贫困、增进民生福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向贫困宣战。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扶贫计划,2015年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制定并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有力推动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标准提高、内容拓展,脱贫攻坚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截至2021年2月,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国还初步构建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教育等民生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18年可持续经济发展评估报告》显示,过去10年中,中国排名上升25位,在受调查的152个国家中进步最快。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消除贫困的成就,为全球消除贫困、保护人权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

3

二是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让全体人民进入现代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推动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9年全球共有35个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发达经济体,总人口不到10亿。将来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这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是对人类发展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

三是重塑现代化性质和方向,拓展人类现代化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选择。19世纪末期以来,人类社会进入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被迫纳入到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实现民族独立、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步履维艰,受到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压迫、限制和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要么是一种限制性的现代化、让渡全部或部分主权的现代化,要么就是一种依附性的“现代化”。这种所谓的“现代化”有现代化之名,无现代化之实,其实质就是被动地镶嵌在西方现代化体系中而承担着不同分工的差别化的现代化,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其不同的资源禀赋被安排着不同的“现代化模式”,有原材料供应型,有初级产品生产型,有初中端产品生产型,有提供市场型,等等。

世界上较早走向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大概起步于19世纪中后期,如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但这些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中高速发展后,有的国家很快走向缓慢和衰退,甚至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常说的“拉美陷阱”。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些国家在西方现代化的示范效应下选择了西方的发展模式。在他们看来,只要努力仿效和跟随西欧、北美,就一定能把自己的国家建成现代化国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选择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成为现代化国家,反而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绝大多数国家陷入发展困境,普遍出现经济停滞、政治无序、社会凋零、贫富差距极大等现象,个别地缘政治地区的国家还处在战乱频仍的状态。这是对他们之前选择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神话式膜拜的一种打破。

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据统计,1979—2020年这四十多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2.7%的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年跨越了60万亿元、70万亿元、80万亿元、90万亿元、100万亿元大关。即使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重的2020年,我国依然能快速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从历史长时段来看,发展中国家终将都要走上一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现代化道路。是继续走西方道路?还是另择路径?如另择路径,又如何选择?无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给那些处于发展困境中而感觉前景迷茫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辟具有世界性示范和引领作用,这表明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更不是只有唯一模式。每个国家都要结合本国历史和现实,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每个国家的探索和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随着我国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历史和实践都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将越来越彰显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说明:公众号推送略去了原文中的相关注释和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财贸经济》2021年第8期

责任编辑:思想先声编辑部


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探索与中国道路的形成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行


新现代性初探——关于中国道路的解释框架


中国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心路历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